在全球COVID-19疫情的陰霾下,員工們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對他們的心理造成沉重打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道,近 10 億人患有精神障礙,全球數十億人的行爲健康受到 COVID-19的影響。
企業們也積極關注員工們的職場心理健康,而隨著疫情的發展,雇主們將在這方面面臨另一項挑戰:“心理健康污名”。到底什麽是“污名”?雇主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並提升員工心理健康?以下文章將會介紹三個幫助您解決污名問題的好策略。
何謂“污名”?
在行爲健康(Behavioral Health)中, “心理健康污名”是對那些在心理健康方面苦苦掙扎的人的負面看法、歧視或偏見,例如那些患有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健康狀況的人。
美國國家醫學院定義了三種主要的污名形式,包括:
“個人污名”:當一個人將對心理疾病的負面看法和批評内化並接受時,就會出現“個人污名”;例如:員工們會認爲憂鬱症是一種可怕的疾病,會讓人失去方向和一文不值。
”社會污名”:指社會對特定人群的消極看法,並創造一個質疑、恐懼和孤立心理疾病患者的環境,出現歧視的情況。
“結構性污名”(包括職場污名):指組織或系統層面的其實,例如文化規範、制度和其他不全面的醫療保健政策,限制患有心理健康狀況的員工們得到適切的機會、福祉和支援。
“污名”問題阻止了企向有需要的員工伸出援手,加深員工們對心理健康狀況的負面印象和歧視,使正患上心理健康疾病的同事的自我形象和價值更加低落,感到被羞辱,難以向外尋求協助,減慢他們康復的過程。
在澳洲國家職業健康與安全及勞工補償管理局Comcare引用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向雇主披露精神疾病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完全排除了這種可能性。因此,企業管理者們應締造一個開放且包容的工作場所,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安全感及信任度,願意敞開尋求幫助。
解決心理健康污名問題的三大策略
解決心理健康污名問題能夠提高公司生產力和員工們的工作參與度,同時也幫助心理健康出現狀況的同事們得到幫助,在公司裏感受到被支持和被接納,情況得到改善並康復。解決污名化問題需要雇主、雇員以及組織系統各方面的改變和配合,確保建立長遠有效的職場心理健康風氣。以下有三個方法幫助企業消除與工作場所行為健康狀況相關的污名。
1.轉變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狀況的看法
首先,雇主可以改變對心理健康狀況的誤解。這些病症與一般醫學病症一樣是可治療的疾病。不少患有行為健康問題的員工表示他們對於自己的狀況感到“羞愧”或“與世隔絕”。作爲組織的管理者,您可以
爲員工提供心理健康素養培訓,幫助他們應對心理健康挑戰
培訓團隊領導者與管理者支援員工心理健康狀況,當同事需要幫助時能支持並聯繫他們,減少團隊的心理健康污名風氣。
制定保障員工心理健康和福利政策
鼓勵和與員工們談論職場心理健康,互相分享,建立對心理健康的良好看法
定期瞭解及檢查員工們的心理健康,並幫助他們得到專業和適合的援助
2.消除歧視行爲
企業應該密切關注他們的工作場所文化,採取具體可行的措施,確保工作場所是包容和支持性的環境。例如尊重患有心理健康疾病和障礙的同事們,減少任何潛在的歧視性行爲。行動包括:
承諾使用非污名化語言,消除對心理健康狀況的消極刻板印象
創建具靈活性和支持性的工作環境,幫助患有行為健康狀況(已公開或未公開)的人們克服障礙
促進心理健康文化,優先考慮員工們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意識
3.努力確保提供均等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福利
公司必須定期檢查以確保他們能履行對員工們的承諾和福祉,提升員工主動尋求協助的信心,消除“污名”。例如:
保證組織内部能廣泛而平等地交流:在政策、福利和工作計劃中灌輸平等的概念,衡量目前企業的心理健康推行情況並需要改進的領域
將心理健康作為整個組織的優先事項:加深對行為健康結果的衡量和調整,提高生產力
總結
改善職場心理健康需要領導者、員工以及整個組織系統做出改變和實踐,以平等開放的態度取代消極和歧視性政策。改善的策略包括:轉變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狀況的看法、消除歧視行爲和努力確保提供均等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福利。通過減少“污名”狀況,增加員工的職場心理健康和生產力,吸引和留住更多企業人才,建立良好的職場環境與形象。
延伸閱讀:
MomendayX自2021年開始一直主動發掘香港社會企業(社企),經香港社創基金支持下成立「本地社企搜尋器」,助企業、機構和普羅大眾認識更多幫助社會並且達到可持續發展(SDGs)目標的香港社企。
コメント